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前言】:黃銅礦是煉銅的最主要礦物原料。中國商代或更早就已由黃銅礦等銅礦物煉銅。
【化學成分】:CuFeS2,當形成溫度高於200℃時,其成分與理想化學式比較,顯示S不足;而形成溫度低於200℃時,其成分與理想化學式一致。
【物理性質】:
1.晶系:正方晶系。
2.習性及礦物集合體: 假四面體、假八面體;集合體多為塊狀、粒狀、腎狀、葡萄狀;晶體通常呈雙晶,且晶面上有條紋。
3.解理:{011}面上有清楚解理。
4.斷口多為參差狀。
5.硬度:3.5-4。
6.比重:4.1-4.3。
7.光澤:具金屬光澤。
8.顏色:銅-,其表面常帶有藍色暈彩。
9.條痕:綠黑色。
10.透明度:不具透明度。
11.其他物性:具有導電性。
【產 狀】:黃銅礦分布很廣,可在各種條件下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巖漿型:在與基性、超基性巖有關的銅鎳硫化物或釩鈦磁鐵礦床中,形成的溫度較高,與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密切共生;接觸交代型:黃銅礦經常充填交代石榴子石或透灰礦等礦物,與磁鐵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等共生;亦可與毒砂或方鉛礦、閃鋅礦、輝鈷礦等共生;熱液型:以中溫熱液常見;充填或交代脈狀,與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及方解石、石英等共生;產於沈積成因的銅礦床中,常與輝鉬礦共生。
黃銅礦在地表環(huán)境下經常會受到風化而形成CuSO4和FeSO4,此時若遇上石灰?guī)r,就會生成孔雀石和藍銅礦,有時形成褐鐵礦鐵帽,這些風化作用下的產物都可以作為尋礦的重要指標。
【用 途】:黃銅礦是重要的煉銅礦石;
【產 地】:-地區(qū)在臺北金瓜石、瑞芳之金銀銅礦床中有黃銅礦的產出,另外,宜蘭東澳層的含銅硫化鐵礦床屬於結晶片巖類,是變質成因的礦床,主要的礦石礦物有黃銅礦、磁硫鐵礦等;東澳大白山層的含銅硫化鐵礦床,巖性以石墨片巖及角閃片巖為主,黃銅礦為較次要的礦石礦物;大南澳的富太及立霧溪上游的頭妹婿層狀含銅硫化鐵礦床也都有黃銅礦的產出、花蓮銅門也以黃銅礦為礦石礦物之一。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