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竹仔門電廠內四座德國制法蘭西斯式(Francis)發(fā)電機最大設計用水量10秒立方公尺,有效水頭22.7公尺,總裝置容量為1950千瓦,枯水期出力為870千瓦。目前四組發(fā)電機中仍有兩組持續(xù)運轉,是世界上僅存的古董級機組。
欣賞竹仔門電廠,必須與發(fā)電的流程相反,由下游往上-進。下游是被發(fā)電後的「尾水」灌溉的水圳縱橫的美濃平原。鳥鳴和水聲一路相隨,伴我們進入竹仔門電廠,綠意盎然的庭園中有三塊石碑:「明治四十三年技師上利良造觸電殉職」、「昭和二年青柳義男因病殉職」以及「昭和十二年山中三雄落水殉職的紀念碑」,與擺在廠外的明治四十二年竣工碑,一同見證著日人在此努力經營的足跡。
步道的盡頭是一棟三樓高的廠房,造型精簡典雅,只在山墻與窗戶的部分顯露出設計感,很難相信沒有鋼筋支撐的這棟建筑,已然渡過了九十年的歲月。來自遙遠德國通用公司制造的發(fā)電機組,是整個竹仔門電廠的心臟,拾級而上,四支直徑1.5米、長66.65米的壓力鋼管指向遠處的小徑。沿著綿延近1公里的山谷小徑溯流而上,眼里也只見碧水藍天和綠蔭,愈接近這水的源頭,這一趟旅程也將至終點。
然而,美麗的傳奇卻抵不過歲月的摧折,面對著廠房結構堪慮、發(fā)電機整體運作功能衰弱現象,臺電公司確實背負著電廠經營虧損和可能發(fā)生工安危險的雙重壓力,遂於-七十八年(1989)提出了機組更新的可行性研究,希望將廠房改建并更新發(fā)電機組。地方人士聽聞這個消息,不舍電廠的原貌將會改變,立刻四處奔走陳情,當時的文建會和省政府民政廳也紛紛投注關心,高雄縣政府民政局便報請內政部於-八十一年(1992)五月指定為「臺閩地區(qū)第-古蹟」,更在-九十二年(2003)十月公告升格為國定古蹟。
參考資料 楊詠憶撰【高雄縣政府,《發(fā)現古蹟之美》p.102】鄭敏聰著 《臺閩地區(qū)第-古蹟竹門電廠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