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古蹟?shù)燃墶靠h定古蹟
【古蹟建造者】蔡大聘等人
【古蹟建造時間】道光 29 年( 1849 )
【古蹟位置】臺中縣梧棲鎮(zhèn)中和里西建路 104 號
【歷史沿革】
梧棲真武宮創(chuàng)建於道光29年(1846),供奉於中和里,以保佑於民航海安全,居民平安與福祉。上帝公曾大發(fā)神通,屢屢顯化,現(xiàn)身救世,或只是行商迷途,大-蔡虎班、蔡大聘、蔡金鈔、蔡金輟、蔡水杯等人共同發(fā)起籌建本廟。
玄天上帝乃由福建石獅市蓮塘鄉(xiāng)真武行宮分香而來,供「蓮塘蔡」宗親及附近居民信仰膜拜,蔡姓宗親-自-「蓮塘」一地,所以有「蓮塘蔡」之稱。 廟宇所在的地方以前叫做「車埕」,是早期梧棲對外貿(mào)易時貨物集散、買賣及搬運梧棲港進出貨品的牛車??烤奂乃?,在梧棲的開發(fā)史上,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真武宮的主祀神明為玄天上帝(民間通稱為上帝公),陪祀玄天上帝二位-武安王及大使公,廟內(nèi)并供奉七府-為主執(zhí)事神尊,配祀有觀世菩菩薩以及注生娘娘,另供奉馬少爺公及一艘王船、倍受地方善信所崇拜,廟內(nèi)亦供奉虎爺,是為小孩兒的守護神。
早期為地方耆老集會議事及談天說古的場所,更是兼具有行館、信仰、經(jīng)濟及教育等多項功能的空間。真武宮的建筑主體,其格局及形制大抵是參照-真武宮祖廟之樣式來興筑,雖然歷經(jīng)了昭和10年(1935)的中部大地震(關(guān)刀山大地震或稱墩仔腳大地震),但建筑主體并沒有嚴重的損毀,後再於-42年(1953)及65年(1976)做過二次整修,不過這幾次的修建并沒有改變廟宇原來的格局,只是針對毀損的部份加以整理補強,所以我們可以在廟內(nèi)看到許多柱子的上半部為木造而下半部為洗石子柱的構(gòu)造,因此,現(xiàn)今所見到的真武宮,尚能保有原本沿海地區(qū)低矮的閩南式廟宇建筑的風格和形式。
【古蹟特色】
就整體廟宇建筑而言,尚能保有原本閩南式寺廟的建筑風格與形制。寺廟坐北朝南,三川殿、拜殿、正殿格局完整,然因建筑基地較為狹小,拜殿延伸而與三川殿相接,至為特殊。三川殿門面尚為木作,是為硬山式建筑,大木結(jié)構(gòu)造型典雅,瓜筒造型優(yōu)美,屬泉派之作法,線條流暢簡潔,細部裝飾樸實素凈,完全展露地方匠藝的傳統(tǒng)風貌。
廟宇基地多處鋪以來自-的「壓艙石」,材大質(zhì)優(yōu)亦為早期梧棲港與-獺窟(泉州府惠安縣)等地貿(mào)易往來的見證,三川殿麒麟堵、祈求吉慶(旗球戟磐)堵及廂廊二側(cè)的龍虎堵皆為泥塑作品,作工中規(guī)中矩頗具古意,正殿內(nèi)主祀之玄天上帝及二位-武安王、大使公以及馬少爺公等之大型神像亦為泥塑,其造型古樸、扮像栩栩如生,亦是難得的民間工藝佳作。配祀之-菩薩及注生娘娘所在之磚造供臺,樣式簡樸色古香,此種樣式在-各地都已不復多見。
廟前的龍柱及石獅改采洗石子工法,應該是在近年的修建過程因難以取得良好的石材,再加上日治時期洗石子工法的成熟所致,洗石子龍柱并加以彩繪,和一般的石雕龍柱比起來,別具風味。古樸的硬山三川脊式屋頂上并沒有華麗的剪粘或交趾陶裝飾,只有風化得古意盎然的泥塑雙龍搶珠及已很難辨識題材的牌頭,三川殿燕尾脊兩端的螭虎惹草,以及垂脊頂端的吞獸造型,都讓人驚艷不已,正殿則采西施脊而不加繁復的裝飾。在廟宇的正前方建有一座照壁,是在-六十六年由地方士紳捐贈興筑,主要是為了避免沖煞影響廟宇前方的住家而設(shè)置,此照壁建筑是梧棲各廟宇中所少有。
此外,真武宮尚存「威昭瀛嶼」的匾額,其上款刻有「同治元年陸月統(tǒng)帶淡勇防甲進攻梧棲海埔厝等莊二年十一月隨同丁觀察克復彰城皆叨」,下款刻有「神佑同治三年三月吉日信官王楨、鄭榮仝叩謝」,系與平定戴潮春之役有關(guān),為當年彰化知縣王楨及守備鄭榮為叩謝玄天上帝之神威顯赫而贈匾,相當有歷史價值。
參考資料 王仲孚總編纂; 林心茹, 徐惠君美術(shù)編輯,《梧棲鎮(zhèn)志》,臺中縣梧棲鎮(zhèn) : 臺中縣梧棲鎮(zhèn)公所, 2005。廟宇文化網(wǎng) .folkdoc.idv/temple/_cat2.-tm。走讀-readtw.ncl.edu:8080/readtw/town_-tml/10006/1000606/.-tm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