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歷史沿革
此亭創(chuàng)建於明永歷十七年 (1663) 。為鹽水八景「聚波漁火」所在地,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月津港之僅存遺蹟,目前則為大眾廟之前殿。昔時,此亭位於商賈云集,舟楫往來頻繁的月津港側(cè),入港處有古榕樹數(shù)株,高而廣茂,月津港波浪起伏,水色澄清,景色雅致,晝夜往返的行旅均於古榕下休息,久之成為人與船所必停留之處,鄭成功部將何積善遂集資興建涼亭於此。乾隆六年 (1741) 往來於鹽水港與泉、漳等地的船只因受「雷府萬春大將軍」庇佑,航程順利,因感神威顯赫,在聚波亭旁起建大眾廟,主祀「雷府萬春大將軍」。後來增建後殿,供奉地藏王菩薩、-菩薩、注生娘娘。
建筑特色
此亭雖歷經(jīng)多次整修(嘉慶六年 (1801)、光緒十三年(1887)、昭和八年(1922)、-二十二年、五十七年等),但其舊貌仍大體保存良好,部份彩繪為臺南名匠蔡草如之作品,具有保存價值。
而聚波漁火在今之大眾廟前,早期為一蜿蜒小溪,現(xiàn)已乾涸,目前是鎮(zhèn)民晨起跳土風(fēng)舞及打羽球的場地。
參考資料 臺南縣文化局.tainan/tnc/b8_excavation/excavation_02-12.-tm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