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張氏家廟,俗稱張家祠,為張云龍於清同治7年(西元1868年)所創(chuàng)建,家祠於同治9年(西元1870年)年竣工。其建筑格局在當(dāng)時可謂富麗堂皇,可惜在清光緒21年(西-5年)遭日軍焚毀。後於明治41年( 1907 ),由張修德予以重建,改為一堂二橫規(guī)模,即今日所見樣貌。
屋主張云龍先生,生於明嘉慶9年(西元1804年),卒於清光緒6年(西元1880),其歷經(jīng)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為地方上之重要人物,而張家祠的興建是地方家族興建發(fā)展的見證。於-93年(西元2004年)3月30日由新竹縣指定為縣定古蹟。
建筑特色:
今日所見的張家祠為一堂二橫屋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其左右橫屋為三開間格局,中央居做為廳堂使用,而廳堂兩側(cè)才是居住空間。其建筑與劉家祠相似,除正身為雙翹鵝)屋脊之外,橫屋中央部分亦為翹鵝作法。其墻身多為斗子砌墻面,另有精致的泥塑雕飾,極具特色。
參考資料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chǎn)課網(wǎng)站.-c-cc/newsite/c-/tour_1_6.-tm新竹旅游網(wǎng)-inc-u.mmmtravel走讀-readtw.ncl.edu/readtw/avmeseum2.jsp?dtdid=16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