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臘肉常見的吃法有炒、煨湯、清蒸等幾種做法,不過最為普遍的是炒臘肉,以下給大家推薦幾種比較常用的做法:
香芋臘肉煲 原料:臘肉250克、香芋100克、姜、蔥各10克。清水500克、鹽20克、味精10克、白糖5克、紹酒10克。 做法:
臘肉切厚片,香芋去皮切塊,姜切片,蔥切段。 瓦煲注入清水,紹酒、生姜、臘肉放入火爐上用大火煲開,再改用小火煲40分鐘。 加入香芋塊煲20分鐘,最后調(diào)入鹽、味精、白糖煲5分鐘,撒蔥花即可。
豆莢炒臘肉 原料:湖南臘肉300克、筍半支、豌豆莢150克、調(diào)味料、酒1大匙、鹽半茶匙、清水4大匙。 做法:
臘肉用溫水洗凈,放大碗內(nèi),加水蓋過肉面,入電鍋蒸15分鐘,外鍋加水1杯。 豆莢撕除老筋,洗凈;筍煮熟再切片。 將蒸好的臘肉取出,倒掉水,稍涼時切片;用2大匙油先炒豌豆莢,再放入臘肉和筍片同炒。 加入調(diào)味料,炒勻即盛出。
蘿卜干炒臘肉 原料:
蘿卜干一小把。用溫開水泡兩分鐘,撈出擰干切成段。 臘肉一條,切成薄片待用。 干紅辣椒、青蒜或蒜頭適量、料酒、鹽、醬油、雞精等等。
做法:
油燒熱,放入切好片的臘肉翻炒,臘肉的肥肉逞透明狀的時候,盛出備用。(也可把切好片的臘肉上鍋蒸,蒸出的油可用來炒蘿卜干)臘肉都是咸的,不用加鹽。 把切成段的干紅辣椒和青蒜入熱油翻炒,加鹽,加蘿卜干,翻炒幾下后。加入料酒、、醬油、把青蒜葉放入。加雞精。翻炒后起鍋裝盤。
臘肉卷心菜 原料:臘肉70克,卷心菜1/2棵,大蒜3瓣。
調(diào)味料A料:鹽1/2小匙,胡椒粉1/4小匙,水2大匙。 調(diào)味料B料:水淀粉1/2大匙。 調(diào)味料C料:香油1/4小匙。
做法:
卷心菜剝開葉片洗凈,切大片;大蒜去皮,切片;臘肉洗凈,切薄片。 鍋中倒入1大匙油燒熱,放入蒜片與臘肉炒香,放入卷心菜及A料炒勻,以中火燜煮至卷心菜熟爛,再加入B勾芡,最后淋入C料拌勻即可。
豌豆炒臘肉 原料:熟臘肉250克。豌豆150克,花生油50克,糖10克,鹽2克,料酒10克,鮮湯適量。 做法:
將熟臘肉去皮,切成小長方片;豌豆支莢,剝豆,洗凈(如豆莢很嫩,則不去莢筋撕去即可); 將鍋架在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先下臘肉片速炒,邊炒邊淋少許鮮湯,汁燒開,烹入料酒,放入豌豆、糖、鹽同炒1-2分鐘,見豌豆轉(zhuǎn)為翠綠色,即可盛出食用。
補充
臘肉做法一:
制作溫度:制作臘肉和香腸應(yīng)選在10攝氏度左右的季節(jié)。 選料:
豬臀部的肉,帶皮,肥瘦相連(半肥半瘦)。 配料:(按照10公斤豬肉考慮)鹽300克,花椒200克,八角150克,茴香150克,丁香30克,山奈75克,香葉30克,上述配料炒香碾磨成粉狀。姜200克拍破,甜面醬100克,料酒500毫升。配料混合均勻。 熏料:鋸末,新鮮柏丫,松枝若干
制作過程:
豬肉切成3~4厘米厚的塊狀,洗凈,配料均勻抹遍豬肉外表,將豬肉放入密閉容器腌制5天,每天翻動一次(使入味更均勻)。 將肉上串穿一個洞,掛起來風(fēng)干3~5天。 在一金屬筒(比如汽油筒去底和蓋)內(nèi)置入鋸末并引燃,上蓋松枝,再蓋柏丫,在筒的上方放一個網(wǎng)狀的架子,豬肉置于其上,如此熏制,直到豬肉表面變成黃色或黑色(我比較喜歡熏黑了的,松枝和柏丫的味道更重)。 將豬肉掛在通風(fēng)良好的地方等臘肉干透,就算大功告成了。臘肉的保存時間比較長,一般可以保存3個月,如果密封或放冰箱,則更久。熏制過的臘肉,密封保存一年以上沒有問題。
臘肉做法二:湖南臘肉
制作過程:
將豬肉砍成10公分左右寬的肉條。 將鹽、花椒、桂皮、八角等香料在鍋里炒一下。 把肉條在炒好的鹽里面裹一下放入木制器皿里面,最好用蓋子蓋上。 兩三天后把器皿里的肉上下翻一下。 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把肉從器皿中取出來。 然后把腌好的肉掛在火塘或火灶的上方,任其煙熏火烤。十幾天之后,臘肉就成功了。
臘肉做法三:四川臘肉
備料:取皮薄肥瘦適度的鮮肉或凍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一l公斤、厚4—5厘米的標(biāo)準帶肋骨的肉條。如制作無骨臘肉,還要切除骨頭。加工有骨臘肉用食鹽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無骨臘肉用食鹽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醬油備3.7公斤、蒸餾水3—4公斤。輔料配制前,將食鹽和硝壓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曬干碾細。 腌漬有三種方法:
干脆。切好的肉條與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順序放入缸內(nèi),最上一層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層肉條上,腌漬3天翻缸。 濕腌。將腌漬無骨臘肉放入配制腌漬液中腌15一18小時,中間翻缸2次。 混合臆。將肉條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內(nèi),倒入經(jīng)滅過菌的陳腌漬液淹沒肉條,混合腌漬中食鹽用量不超過6%。
臘肉做法四:張家界土家人臘肉
制作過程:
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于入味和加工儲藏。 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 把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用松柏枝加核桃殼、花生殼、桔子皮等柴草料進行煙熏烘烤,月余后待肉變棕紅時即可。 熏好的肉應(yīng)該放在通風(fēng)處,可保存兩至三年不變質(zhì),名曰“臘肉”,也稱“土家臘肉”、“恩施熏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zhì)堅實、熏香濃郁、風(fēng)味獨特。
臘肉做法五:苗家臘肉
制作方法:將肉切成條塊,放鹽,然后放進盆中讓鹽滲透到肉深層,幾天后取出水滴干,用稻谷谷顆、香嵩、松柏樹柴火所熏制。 提示臘肉,得名于陰歷臘月腌制的肉,是指腌制的肉品,經(jīng)過烘焙或者煙薰而成的肉制品,或指風(fēng)干肉。 湖南臘肉較咸,故需加水蒸熟以去除咸味;廣東臘肉較甜,故不需加水蒸;但炒任何臘肉都要蒸熟再炒,肉片才不會變形。 臘肉的肥肉部分,在小火爆炒的過程中,會把多作的油脂炒出來,形成透時狀,因此油不要放大多,以免過于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