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石盾,又名「門箱」,通常置於三川殿的邊門或五門之門柱前,是穩(wěn)固門柱及安裝門板的一個構件,石盾的造型簡單,形狀猶如古代枕頭,通常以方形為基礎,頂部的變化形式有:
1.平坦式,雕飾簡潔。
2.弧狀拋物線式,以正面的雕飾為主,兩側作簡單裝飾圖案或素面不加以雕鑿。
3.馬背形,三面雕飾題材豐富、復雜,呈現多樣化。
在臺灣的廟宇中,石盾的雕飾題材廣泛,常見的有寫實的花卉、人物、動物、祥獸、器物等;抽象的有螭虎、夔龍及簡單的文字、圖案等,多具有吉祥、驅邪、厭勝等宗教上的象徵意義。
臺灣廟宇的石盾形式及風格,分別如下:早期石盾裝飾儉樸,頂部平整,只在邊角上加以磨石搓磨前緣,作為收邊;中期頂部多為圓弧或馬背形,并在石盾的三個垂直面上作淺浮雕紋飾;近年來的石盾雕飾,也是在三個垂直面上雕鑿,技法為「剔地起突」的立體浮雕形式,但紋飾圖案繁復,甚至以漆勾勒雕刻線條,表面華麗,實為粗俗,顯得矯柔造作,藝術價值低落,古樸之風盡失。
石盾是形式最為簡單的門枕石,結構機能重於外在形式,目前臺灣廟宇中的石盾皆屬閩粵風格,雕飾精巧,主題千變萬化,更能達到宗教之鎮(zhèn)邪、守護作用。
石盾的主要作用是為了穩(wěn)定門柱,防止門柱因風吹或是門的開開合合而晃動,因為長的像枕頭,所以又稱為「門枕」;據說,以前的乞丐喜歡坐在廟口的石盾上,所以有人也稱石盾為「乞丐椅」哦!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