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止血帶止血注意事項有哪些
1.1、止血帶繞扎部位
扎止血帶的標準位置在上肢為上臂上1/3,下肢為股中、下1/3交界處。目前有人主張把止血帶扎在緊靠傷口近側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帶容易損傷橈神經(jīng),應視為禁區(qū)。
1.2、上止血帶的松緊要合適
壓力是使用止血帶的關鍵問題之一。止血帶的松緊,應該以出血停止、遠端以不能摸到脈搏為度。過松時常只壓住靜脈,使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
2、止血帶有何種類
2.1、橡皮管止血帶:常用彈性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時使用。
2.2、彈性橡皮帶(驅血帶):用寬約5cm的彈性橡皮帶,抬高患肢,在肢體上重疊加壓,包繞幾圈,以達到止血目的。
2.3、充氣止血帶:壓迫面寬而軟,壓力均勻,還有壓力表測定壓力,比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動性大出血或四肢手術時采用。
3、止血帶有何使用誤區(qū)
3.1、肱骨及股骨中下段手術中,為減少出血,往往需要無菌止血帶,由主刀醫(yī)生在手術臺上捆扎,因而致使止血帶的松緊度沒有保證,充氣量也無法確定,造成出血,甚至出現(xiàn)皮膚壞死及神經(jīng)麻痹等并發(fā)癥;
3.2、驅趕血液時,驅血帶每周圈間都留有大小不等的距離,形成間斷驅血,效果極差;
3.3、驅血時用力不勻,一繞一緩,不能持續(xù)用力,止血效果差;
3.4、肱骨中段手術中,為減少出血,使用小兒無菌止血帶止血,因氣囊短而窄,達不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反而出血更多。
1、上止血帶前,應先將傷肢抬高,促使其中靜脈血液流回體內(nèi),從而減少血液丟失。
2、上止血帶的位置應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盡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帶,因為該處有橈神經(jīng)從肱骨表面通過,止血帶的壓迫可造成橈神經(jīng)損傷,進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后難以恢復。
3、止血帶不能直接綁在肢體上,準備上止血帶的部位應先墊一層敷料、毛巾等柔軟的布墊,用以保護皮膚。
4、用毛巾、大手帕等現(xiàn)場制作的布性止血帶時,應先將其疊成長條狀,寬約5厘米,以便受力均勻。嚴禁使用電線、鐵絲、細繩等過細而且無彈性物品充作止血帶,因為這些物品不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還損傷皮膚,為日后的治療和康復帶來麻煩。
5、綁止血帶時其松緊度以剛壓住動脈出血為宜。上帶過緊易造成止血帶處的皮膚、神經(jīng)、血管和肌肉的損傷,甚至引起肢體遠端的壞死,不利于今后傷肢的功能恢復。
使用止血帶會影響肌肉組織。在止血帶充氣時,急性缺血和壓力的綜合作用導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充氣后數(shù)分鐘內(nèi)即發(fā)生細胞缺氧。缺氧細胞釋放乳酸、溶菌酶、肌紅蛋白、蛋白水解酶、組胺、白介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和氧自由基等炎性介質。所有這些物質都會在松止血帶后瞬間重新分布到全身循環(huán)中,并會引起明顯的血管擴張和低血壓。
上止血帶30分鐘后,可能由于軸索缺氧導致神經(jīng)傳導中斷。文獻報道止血帶使用后可出現(xiàn)從簡單的感覺異常到癱瘓等各種神經(jīng)損傷。止血帶邊緣處的神經(jīng)最容易受到損傷,因為這里的壓力最大。橈神經(jīng)是止血帶導致的最常見的神經(jīng)損傷部位,其次是尺神經(jīng)和正中神經(jīng)。
下一篇:乘飛機的注意事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帶環(huán)前注意事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