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臺灣傳統(tǒng)彩繪的類別就技法區(qū)分,有三種:
【北式】:依整體而言,較為俐落而帶貴氣,多用於宮殿建筑,主要以「疊暈」的方式表現(xiàn);圖騰以龍、鳳為主,色調濃重華麗,充分顯示莊嚴華麗的氣派。
【南式】:較為柔和婉約,以「退暈」的方式,表現(xiàn)朦朧美感;圖騰包括卷草圖案、牡丹花變形的旋子花紋等等,為藻頭裝飾的重點。
【蘇式】:為「南式」之延伸,并透過邊框層次的彩繪,而增加作品的立體度;構圖活潑、題材豐富、喜用錦紋。現(xiàn)今臺灣的寺廟建筑彩繪,亦大都屬此系統(tǒng)。
臺灣早期彩繪源流大都沿習大陸東南沿海地區(qū),福建、廣東、浙江等一帶的系統(tǒng)。鹿港彩繪名師以郭新林最為著名,同時期還有郭藜光、郭佛賜、黃天素;臺南的陳玉峰和潘春源;臺北的洪寶真與新竹的邱鎮(zhèn)邦等。1920年開始,這些畫師投入寺廟彩繪的行列,於是形成20、30年代,臺灣寺廟彩繪的高峰期,現(xiàn)今臺灣彩繪的重鎮(zhèn)集中於臺南、鹿港與艋岬三地。
「彩」即油漆,具有保護木材及身分象徵的功能;「繪」即圖畫,具有裝飾及教化功能。彩繪裝飾能使建筑形體的性格與特色完整的呈現(xiàn),是一項結合「美術」、「書法」及「工藝」的一種綜合藝術。寺廟中施以彩繪之處為梁枋、斗拱、窗欞、門扇、墻壁、中脊桁、瓜筒與天井等。臺灣廟宇的繪畫,色彩絢麗,用色強烈對比;常用的色彩有大紅、綠、黃、藏青、白等,黑色使用得較少。這種以大紅為主的色調,含有正義、吉祥的意義。繪畫的文樣包含:
【動物文】:如四靈(龍、鳳、麒麟、龜)、四獸(獅、虎、象、豹)等。
【植物文】: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海棠、靈芝等。
【自然文】:如日月、山川、風云、水、巖石等。
【幾何文】:如六角、八角、圓等。
【文字文】:如壽、喜、卍等。
【人 物】:如八仙、門神、四大金剛等。
【器 物】:如八寶、犀角杯、蕉葉、元寶
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不少的廟宇,人類為敬拜神明,廟宇建筑於雕、琢、彩、塑,所下的工夫不遺余力;彰化鹿港龍山寺被公認為臺灣寺廟的經典作品。由於臺灣位於亞熱帶,建筑畫作容易受到溫度、濕度、光線、蟲害、風化的影響;因此,百年以上的彩繪很難完整保留下來。而快速的都市化,許多古建筑被拆遷,作品的保存十分困難,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下一篇:孕婦前三個月注意事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手擠坯成形技法(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