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甲基四胺原理
分類: 公共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fā)布 : 11-24
閱讀 :258
六次甲基四胺為白色具有光澤的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對皮膚有刺激性,加熱易升華并分解,易燃,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醚、芳香烴等。那么六次甲基四胺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六次甲基四胺原理 白色吸濕性結晶粉末或無色有光澤的菱形結晶體,可燃。熔點 263 ℃ ,如超過此熔點即升華并分解,但不熔融。升溫至 300 ℃ 時放出氰化氫,溫度再升高時,則分解為甲烷、氫和氮。相對密度 1.331 ( 20/4 ℃ ),閃點 250 ℃ 。幾乎無臭,味甜而苦??扇苡谒吐确?,難溶于四氯化碳、丙酮、苯和乙醚,不溶于石油醚。在弱酸溶液中分解為氨及甲醛。與火焰接觸時,立即燃燒并產(chǎn)生無煙火焰。有揮發(fā)性。生產(chǎn)方法 : 由甲醛和氨縮合制得。將甲醛溶液置于反應器中,通氨,在堿性溶液中進行縮合反應,反應溫度保持在 50-70 ℃ ,料液經(jīng)冷卻進入液膜真空蒸發(fā)器,于 60-80 ℃ 下蒸發(fā),使其濃度從 24% 提高到 38%-42% ,然后將反應液過濾,經(jīng)真空蒸發(fā)結晶,抽濾干燥即得成品烏洛托品。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提供了關于六次甲基四胺原理的介紹,真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您要了解更多關于勞動安全等相關內(nèi)容請您多多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