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其實有的時候僅僅是為了所謂的大學生率和為就業(yè)服務。答案 2: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普通教育學教授本納認為:那種關于教育絕不能服務于任何外在目的的觀點,我認為是錯誤的。教育當然必須是對經(jīng)濟和-有用的。在任何一個國家,教育都是一樁費用高昂的事業(yè),通常須由公共資金資助,當然也有部分資金來自私人。但是,我們必須對教育被工具化的方式加以考察。重要的是,教育必須在討論中和反思中地開展和推廣。若能保證這一點,那么我不反教育的工具化。基于這一點,我在德國向?qū)W士/碩士學制轉(zhuǎn)化的變革中,不僅看到了風險,同時也看到了機遇,一種把基礎性研究與職業(yè)相關的研究和應用性研究相結(jié)合的機遇。純粹的功利主義和純粹的理想主義同樣可能是災難性的。
中國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彭正梅:我的看法與本納先生很接近。在中國,人們總是說,高等教育首先應該服務于社會。高校存在于社會之中,而非社會之外。不過,中國的高等教育情況有點特殊,其管理權總是落在國家的手里。中國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強烈的前蘇聯(lián)高等教育的色彩。課程設置首先是為明確的職業(yè)目標做準備。在中國現(xiàn)代化剛開始的1911年,蔡元培就滿懷教育自主的理想。但隨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種觀點消失了。高等教育具有強烈的工具化和集權化的特征,高校實際上成為一種國家機關。但是,人們逐漸認識到,高等學校的這種工具化及其完全的功利主義傾向,并非有益之舉。于是,今天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又重新強調(diào)高校的自主辦學,強調(diào)給予高校更大的自由空間。這樣一種轉(zhuǎn)向,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因為相對于受外在控制的高校而言,自主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高校未來會給予社會和國家更多的回報,也更加有利于社會發(fā)展。
《教育在當今時代的作用》.eeo.cn/2011/0902/210245.s-tml
下一篇:中國高等教育的首要病根在哪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是不是薪水決定工作的態(tài)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